因此对于马自达的设计手法,我一直都心中存有一丝疑虑。因为不论是从产品线规模、销量等各个方面,马自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主流市场上都不能称之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那么为何它会给设计师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这一期的旁观者,我就带着这个问题,来看看马自达的中流砥柱车型:阿特兹(参数|询价)。
旁观者是谁?
近两年,车企的新车宣传攻势中,设计都成为了重要一环,大家都喜欢用一系列故事阐述设计灵感。“这里像什么,那里来自独特的中国元素”的故事我们屡见不鲜。其实上,这大多数只是满足媒体传播的需求。真正的开发过程中,设计师考量的因素比这深入的多。
因此,我们找到了专业的第三方设计公司――意柯那(ICONA),通过专业设计师的视角,解读那些颇具话题点的新车。今后这个叫做“旁观者”的系列选题中,您将见到这些第三方设计师对市面上值得一聊的车型进行分析,这些行内人的看法、切入点与观点犀利且客观、真实。
往期回顾:
如果你担心车企自家的设计师会王婆卖瓜,偏袒自己的作品,那么不妨听听来自第三方中立的评价,为此我们特地联系了意柯那上海设计中心的中外设计师们。
你可不要小看这家第三方设计公司,与宾尼法利纳一样它承接了很多我们所熟知的车型设计工作,但出于商业上的保密条款,我们不在此做详细介绍。
- 十五年前的今天:推出即爆款
不管与日系三强中的天籁、凯美瑞或雅阁的哪一款相比,马自达阿特兹在如今的中国市场都不能算作是热销车,再加上欧洲车企的围剿,在中型车市场上阿特兹的受欢迎程度,几乎无法排进前十。然而十五年前的情况,可并非如此。
一年后,马自达6在长春开始国产,进一步拉低了价格,给当时刚刚开始的中国私家车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凭借着动感的外观、不输同级别车型的动力与配置,让中国消费者认识了马自达,并且也让这个初进中国市场的日本品牌站稳了脚跟。
在第一代马自达6的生命周期中,共在中国市场卖出了超过77万台,以那时中国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和能力,这个数字足以说明那时的马自达6在中国是成功的。甚至足以与那时的本田雅阁、日产蓝鸟相提并论。
第二代马自达6直到2009年才开始在一汽马自达国产,并且此时第一代马自达6依旧在生产。为了不让名字混淆,第二代车型在国内以马自达睿翼的名字上市销售,新老车型开始了一段并线销售的时光。
或许是由于第一代车型依旧在产、第二代车型更名的缘故,从数据上看国产的马自达睿翼市场表现并不如马自达6的表现那么好,再加上中型车市场的竞争对手们越来越多,豪华品牌车型的价格也逐渐下探,睿翼也就没能复制第一代车型的成功。直到2017年,国产的马自达6和马自达睿翼才停产,告别历史舞台。
但是直到2014年,国产版本的它才姗姗来迟。并且由于当时前两代车型(马自达6和马自达睿翼)都还在量产阶段,因此一汽马自达将它在日本市场的名字翻译成中文,称作马自达阿特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