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车身的鼻祖:奔驰的“鳍尾”
美国IIHS(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一台09款迈锐宝同一台1959年款的Bel Air进行双车对撞测试,相隔半个世纪的两台车自重都在1.5吨左右,从体量上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但是结果如何呢?大家请看视频: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虽然两台车的车重相当,但是来自半个多世纪以前的Bel Air可以说是被迈锐宝“完爆”:迈锐宝的车头部分在碰撞中粉碎,但是乘员舱几乎保持完整,而Bel Air的车身整体就像一块木板,整体几乎“折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车辆安全结构设计的进步密不可分。而车身结构的进步,则离不开接下来我们要说的60年前汽车界的一个里程碑。
1959年,奔驰推出了底盘代号为W111的豪华轿车220、220S以及220SE(相当于如今的S级),在这款车系中,奔驰的工程师Béla Barényi(贝拉・巴恩伊)首次实践了自己的安全车身结构设计:通过在车辆的前后两部分设计缓冲区,从而在碰撞中得以吸收碰撞的能量,将乘员舱最大程度地保存完整。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技术,也奠定了如今车身安全结构设计的基本理念。
【贝拉・巴恩伊当年申请的车身结构专利】
事实上安全车身结构奔驰早在1951年就提交了专利文件,1952年注册专利。而在当时业界对于车辆安全的普遍共识则是尽可能提升车辆整体的刚性,贝拉・巴恩伊的设想可谓上帝为他打开的“先知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