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到极致的“昨天”
虽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听人劝吃饱饭的老话也屡屡被证明正确性。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市场,销量表现优秀的车型里日系品牌都占有一席之地。性价比颇高是其中因素之一,另外得到消费者青睐的就是细节之处的贴心设计。这些都是过往岁月中日系品牌积累的优势。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尺寸“捉襟见肘”并不意味着细节上可以省略,相反如何提供超过消费者预期的设计,是各家日系车企用尽浑身解数也要完成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设计的初衷都并非追求夺人眼球的视觉效果,而是疯狂满足使用者的日常需求。
无论是K-car,还是登录车,对于消费者和企业而言它们都是满足当下移动出行的交通工具,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各异的技术都是实现目标的方法,这是当下以及未来交通工具需要具备的基本“业务水平”。
K-car自诞生之初就是满足日本消费者日常需求的工具类产物,它反映的是车企对于当下消费、使用环境的理解。车型级别虽然不高,但不难看出车企的开发功底,其中的部分细节甚至成为了更高级别车型引用、借鉴的原点。
早年间,也曾有部分车企将一些K-car车型引入到国内,其中部分优秀的设计在今天仍有借鉴学习的意义。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提升、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多舒适配置、主动安全技术为这些小家伙保驾护航,当然这也让它们的整体售价并不像想象中的低廉。可以说,K-car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日系车企的昨天――为你所想、细到极致。
新时代下,手段虽有明显进步,但作为工具,疯狂满足使用者的初心并未改变,这仍是日系车企下一世代变革的核心。